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相片日記★2009-3-28 科博館

下一張(熱鍵:c)

Stanley跟媽咪到中部探親,順便撈了半天來台中玩。



只有半天,就進到科博館走走,這回看恐龍大追擊,太空劇場的影片其實都還不錯看,臨場感十足。

不過有些人會暈。

下一張(熱鍵:c)

圖片及簡介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簡介:

恐龍大追擊 DINOSAURS ALIVE是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羅伊‧查普曼‧安德魯(Roy Chapman Andrews),著名的資深副總和教務長,同時也是博物館的科學節目主要發言人-麥可‧諾瓦切克(Michael Novacek)及知名古生物學系系主任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和亞倫、史特林等眾多博士承先啟後,努力在中亞蒙古的戈壁大沙漠及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幽靈牧場考察探險、挖掘和博物館內辛勤對比標本和化石的辛苦歷程。

本片是以2D動畫加上紀錄片的方式,最忠實重現了對於恐龍的新發現。利用高科技的幫助,除了逐步還原恐龍體型架構及生活環境之外,還有吼叫聲、種類、關係與體積大小。讓我們更加了解在地球橫行達一億五千萬年之久的恐龍世界。


時間回到1920年代,安德魯的帶領下來到佔地一百二十八萬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經過數個月的長途跋涉與駱駝車隊的補給下,來到一處有著美麗又奇特的風化峽谷及石林的地方,他稱作"火焰崖"。這裡似乎埋藏了有史以來最豐富的恐龍化石寶藏,至今仍是恐龍追尋者的必到聖地。


探險隊在地面上好幾個巨大的圓形巢內發現第一個恐龍蛋,確認了恐龍會下蛋的驚人發現。這裡有很多的原角龍,體積跟羊差不多,特徵是頭上的盾及類似勾子的喙,他們相信這是屬於原角龍的蛋。又在其中一個巢上方發現,一隻像鳥的恐龍骨骼,論定這是隻掠奪恐龍蛋的恐龍,命名為偷蛋龍。


馬克及麥克從1990年起,追隨安德魯的足跡,每年率領探險隊前往蒙古戈壁沙漠。1993年,馬克在巢內發現恐龍的胚胎化石,這是偷蛋龍近親的胚胎,證明偷蛋龍如同現代鳥類般,善盡親職在孵蛋,洗刷偷蛋龍的惡名。除此也發現厚板龍、波金沙龍、塔尼西亞龍、特暴龍及長有羽毛的伶盜龍等,特暴龍是暴龍的近親,體長九公尺,重五公噸,如剃刀般的牙齒長近十五公分,而伶盜龍擁有像現代鳥類般S型脖子、四趾及其他特徵。


研究生史特林在博物館內,將1940年代從幽靈牧場帶回之化石與標本研究比較,新發現了鱷魚的古老遠親--靈鱷,引起馬克及麥克等著名古生物學家的注意。


亞倫‧特納帶領研究生史特林等來到新墨西哥州的幽靈牧場,追尋最古老的恐龍及爬蟲類。幽靈牧場內奇特的地形岩層中,有上層的白堊紀岩石,中間層是侏儸紀的黃金及白色懸崖,靠近底部則是紅色的三疊紀惡地。在三疊紀惡地中發現了最古老的恐龍--虛形龍、棘龍、植龍和重達七百公斤重的波斯特鱷。另外也發現了體型長達一百一十英呎,重達三十噸,相當於八隻大象的最大恐龍之一,屬於侏儸紀時期的地震龍等。奇特的是在地震龍巨大的胃內及四周找到兩百四十顆平滑的圓石,科學家相信地震龍吞下石頭能夠幫助消化。


「恐龍大追擊」真的介紹了我們對恐龍不了解的一面,比如,多種恐龍有羽毛,恐龍是群居或溫血的動物,也像鳥類一樣,會在巢裡生蛋。我們的發現雖不到全部恐龍物種的百分之二,但藉由化石的考證,讓我們有了新的發現,也解開恐龍生命的奧秘。






圖片及簡介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簡介:其實這三個孩子是第二次見面,看之前照片熟得跟什麼一樣,大了就有點害羞,也許也不常見面,很有進步空間的友誼。

劇場一小時一場,我們到時剛好錯過一場,等下一場的空檔,戶外走走,還有幼兒科學園殺時間。

下一張(熱鍵:c) 下一張(熱鍵:c)

看得很認真。

下一張(熱鍵:c) 下一張(熱鍵:c)

這一天我重感冒中,昏昏沈沈,照片也沒拍幾張,YO瑋兩個倒是開心極了,從早上就開始唸Stanley,中午人家來見到了反而害羞起來,笑得很靦腆。

下一張(熱鍵:c)

Stanley很大方,到哪都很開心,挺自得其樂的孩子。

下回來台中再一起玩喔。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