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管教過當?-結果
我心裡有些不捨,可一大早的車上,YO是YAYAYA!
孩子終究是孩子,先YA完,她才開始擔心SA不會照顧小朋友,因為她才來三天;
SA老師不會說英文,沒關係,我(YO)可以教他...;
SA老師用集點的方式鼓勵孩子,要是新的老師來,她的集點會不會被遺忘?
對於Tr M,YO從不擔心她不懂怎照顧她們,信任但也怕,
YO說:『我喜歡啊,可是是她自己要回去照顧她媽媽的。』,最怕最擔心就是自己不乖要跟M回家,至於打或罵,YO還是搖頭:『沒有,只是不乖時會唸唸唸,或叫我住她家。』
週一將近中午的時間,學校主管來電。
『Rita媽媽,很抱歉,我們調查包括問班上的外師W、其他的同學和家長的結果很遺憾,是我們最不想要的結果,M承認她有動手,也有對孩子講出不適當的話.......』
我:『那是什麼方式?對每一個孩子嗎?』
『另一個同學H躲在被窩裡說,M老師有捏她的耳朵.....,可能是表現不好,或者是學習方面較差的孩子,M老師會說類似:我再給你一次機會...或者是更嚴厲的話來,可能有些孩子就比較沒辦法接受。』
『在學校這邊,動手是不允許的,既然調查結果出來了,那麼我們就會做出懲處,目前我們先請SA老師去帶班,與M老師交接,快則三天,慢則五天,我們一定會給家長一個交代,過兩天我會請SA老師給家長打電話。』
至此,整件事情,算是有結果了,如果硬要說有無,那麼就是有。
不過,對我來說,我並沒有很深刻的覺得是管教過當,
也許,我本身就比較嚴厲,
也許,YO的適應與消化情緒的能力相當好,
也許,快樂與應有的規範之間,天秤該偏哪一邊,左一點,右一點,似乎我都可以,
也許,Tr. M的出發點,我感受到盡責與善意,只是她的方式,不見得大家都接受,
也許,M走了,YO上學會YAYAYA,是更快樂,是件好事,而少了一個有效約束她的人這又是另個也許了....
用『沒有很深刻的覺得是管教過當』,除了上述的也許,我不肯定,是也許對其他的孩子真的造成深刻的影響,而有朋友跟我說過,也許是YO不敢說?!
YO的媽媽-我,跟媽媽的媽媽-阿媽,其實這幾天也是一直在探討這個問題,阿媽對YO當然更是慈愛,兩個媽媽討論,一致覺得YO一點也沒有心靈受傷或者是不敢講的樣子,而Tr.M的離開,阿媽也有些可惜,所以,管教過當還真的是個人觀點因人而異了。
你們的回應,說出了很多我心理的感受與想法,有的更說出我沒有想到的其他觀點,真的很謝謝你們,這次事件也讓我更審慎更仔細的去觀察,不管是孩子、老師、學校、這層面的人際,或者當一個家長應該更注意更廣泛的去瞭解孩子的另一個主要的生活環境,謝謝!
當然,我還是感謝Tr.M,我仍覺得他是一個不錯的老師。
昨晚,Tr.SA來電,聊了一會,我問起班上的狀況,她問我:『哪方面的狀況?』
我大略提了小J媽所說過的事情,她先是說了這件事情希望慢慢的淡下去,再說她並沒有特別的感覺,這班的孩子並沒有特別的異狀或者特殊的不同,(每個孩子都不同,每班當然也不同,特殊就是之前提過:鴉雀無聲、呆滯....之類的) 其實整個班(跟M)的感覺還蠻和樂的。
接著,我大略跟她分享了一下YO在家與在學校的狀況,她的評語也是YO極聰明,在學校表現相當的成熟,比較難想像在家裡小霸王的狀況,她會適度的引導,也希望我們能給他更多的愛與關心,滿足了,自然會慢慢改善。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管教過當?-校方
與老師聯絡簿溝通往來隔天,我打電話到學校瞭解狀況。
第一通電話,我打到家長服務組,學校的主管不在,是由一位也有帶YO他們班的V老師在旁自願先跟我說明,
我大約敘述了事情,也提出我的疑惑,我也說了我對M老師並無因為人家說了什麼有偏見,我只是想瞭解整件事情的全貌,還有目前狀況。
V老師相當肯定M老師的用心與教學,也跟我說小J媽打給三位家長,我是第四位,家長都有去電學校瞭解狀況,目前主管處理當中,如果我有需要幫忙的地方,他很樂意幫我,他知道的也知無不言,我跟她瞭解一下平常上課的情況,M老師帶班的情形,以及YO的反應種種,V老師說M老師是比較嚴厲,但是出發點跟用心都是善意的。
V老師要我留了電話,說主管回校後會回我電話。
剛過中午,學校主管就回我電話,跟我說明了整件事情,從小J開始不願意上課、晚上會夢魘、講出不是她平時溝通會說的話、不太願意與父母說話....等等,追溯到原因,小J媽安撫小J很久,小J才慢慢願意說出是因為M老師。
小J媽打給我之前,去過學校一次,而主管打給我時,有跟我說小J媽昨天又到學校,說了更多的細節。
而學校的態度,是深入瞭解調查整件事情,及其他孩子的狀況之後會給我們家長答覆,主管也說了,若是真的有最不願意的狀況,當然會在最快時間做出處理,主管承諾我,下週會給我答覆。
到目前為止,我覺得學校給我的感覺還蠻重視這件事情,而不是不願意處理或者官官相護,小J媽實際情況我並不瞭解,可從與M老師直接溝通到打電話到學校,其實,我有安心些,而這兩天我從側面也一再觀察或詢問YO,說真的,在我面前,他真的不像,不像心靈受傷的孩子,呃~很放,奔放,自由自在,然後,大鳴大放,天不怕地不怕,還是一貫老樣子,皮得很。
之後跟一個朋友,也是媽媽聊起,也許,YO的一些行為,比方說:情緒化,是潛移默化來的?
是說,我也很情緒化啦!
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
管教過當?-老師
自家長來反應我的教學及代班方式後,其實我也都有再次的自我檢視過,的確某些方式似乎是對孩子而言太過於嚴格,所以我已和Tr W討論過,會調整我的方式及態度,相信這幾天Rita也應該可以多少感受到我的不同,其實我也有從其他的家長口中知道那位家長說了些什麼,不管是誇張的、事實的、或是捏造的,我都不在乎了,重點是我是真的付出我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重點是我應該對孩子、家長、學校甚至於我自己負責。
『好老師』也許真的很難當,但我會全力以赴,既然之前有不適合的方式,那就修正,就像您說的要做到讓孩子『尊敬』或是『恐懼』是很大的學問,至於Rita是否被罵得天天哭,您可以問她,有時只是點出她的錯誤,她便哭著要求我不要生氣。
寫字一事,我也安慰過她,除非是一再講不聽,我才會生氣的,我從沒有仔細判斷果孩子對我的想法,但他們唯有做錯事時,才會露出害怕的表情,我也一再告訴他們,我不會亂生氣,生氣一定是有原因的,聰明的他們一定也懂!很謝謝您願意分享給我您的感覺及看法,我一定會加油的。
M
管教過當?-孩子、媽媽
鼻頭酸酸的,一邊開車一邊想像抱著心靈受傷的YO哭,然後我用力的抱著她,卻也跟著掉眼淚,可不行,我是媽ㄟ.....好的,到這邊都是想像。
回到家,我把YO叫進房裡,『從今天好嗎?』開始,YO點點頭,一邊不知道正玩著什麼,
『那今天上什麼啊?』
『就XXX和OOO...』YO回答,
『哦~那好玩嗎?』
YO又點點頭,
『那你表現得很好囉?』
YO:『對啊!』
『所以,沒有挨罵?』
YO又點點頭,還一邊玩玩具一邊靦腆的笑笑,
『那昨天呢?』
YO搖搖頭,疑惑的看我一眼,我說:『哦~那你在學校真的不錯耶,怎麼在家都這麼皮?』
小妞又不在乎的笑笑,我說:『那你有沒有常被老師罵?』
YO偏著頭想一會:『沒有啊!』
『那有被罵過嗎?』
YO:『有,不乖的時候會被老師罵。』
『那老師怎麼罵?』
YO:『阿就一直唸唸唸唸唸啊!』
『嘿嘿,他唸唸唸你就這麼聽話,我罵你都不聽喔?那老師會打人嗎?』
YO又搖搖頭,一直扭頭看門外,姊姊等她去玩呢!
『那你幹嘛那麼怕M老師?』
YO:『因為她會一直唸唸唸啊。』
『喔!那你喜歡老師嗎?』
YO用力的點點頭:『我喜歡W老師,也喜歡M老師,也喜歡V老師.....我可以去玩了嗎?』
換我點點頭。
這就是我跟YO談的大略,小妮子的態度很輕鬆,也沒有很在乎,更沒有欲言又止的樣子。
之前,老師為了有效改變他在家太過的行為,曾跟YO說過我們家有監視器,她可以看到YO的一舉一動,(這也是小J媽很介意的一點),前一兩個禮拜,YO是收斂些。
可,後來的表現,我就不覺得她相信有監視器這檔事,我沒有問過她,純粹是看她的行為舉止表現,跟我拿起聯絡簿來的反應,我相信YO知道聯絡簿才是老師知道她不乖的管道。
之前我也旁敲側擊的問過她:『你為什麼都聽老師的話,我這麼兇你都不聽我的ㄟ,老師會打你嗎?會罵你嗎?』
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搖搖頭,老師只有唸唸唸唸唸。
我把聯絡簿帶回家,用深夜的空檔,沈澱後的情緒,寫了些話給M老師。
今天Rita問我:『升大班之後還是H K班嗎?』我說:『是!』因為上週的調查表,我勾選原班級直升。這是第二次問我了,所以我就問她原因,她說:『小J很久沒來了,我很喜歡她,也很喜歡以前A班(小班)的同學....』我問她小J為什麼沒來?她說:『生病了!』
我有耳聞一些事情,當然我們也是信任老師,所以會將家中的大小事關於Rita的都告訴老師,無非也是希望能用『正確』的人、事、物、地點與方式來導正她;而『管教』是當然的,『過當』可能就因人而異。
Rita是堅強且聰明的孩子,自尊心極強,聽老師的話是真的,每早上課前嚷肚子痛也是真的,剛剛她寫homework不小心擦破了,她好擔心妳會生氣,我要一再一再保證不會因此挨罵,我幫她跟妳說明,她才放心。
『聽話』與『恐懼』之間,對家長來說似乎也是一個兩難的取捨,而當聽到:『Rita天天被罵到哭...』自然也會不捨與心疼,不免也懷疑:是否是我造成?造成他上課會有壓力會恐懼??
在學校的情況我們無法全盤瞭解,而『聽說』的也不見得100%可信,Rita說,她喜歡W老師,喜歡M老師....,很真摯,而當然以我來看,我不覺得她相信老師監視得到她一舉一動才如此說,(至少她在家的表現,就不像相信有老師在看。),一些感觸。
我希望她乖,也希望她快樂,anytime, anywhere。
Fiona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管教過當?-前言與事件
YO上的班,固定有一個中籍老師-M,一個外籍老師-W,
一個生活常規的教育與協助,一個語言能力的訓練與溝通學習,
一個要求嚴格,一個總是讚美,一黑一白,一個魔鬼一個天使,
我一直覺得這樣的搭配不錯。
之前YO在家的狀況,我很無力,也是藉由聯絡簿、電話與中籍老師溝通,請老師協助,YO甚至到她家住過一天,我知道YO很聽老師的話,我也不願總是打罵教育,所以透過老師來引導她,這一陣子,YO的情況慢慢慢慢有在修正,雖然脾氣還是不太好,偶來還是會扁瑋仔,不聽話、固執.....不過程度上來說,好很多,所以,我很信任這位中籍老師,也覺得M老師很負責,那一陣子,她還會在晚上打電話來,透過電話讓YO知道:老師知道你在家的情況喔!
多多少少,小妮子有些警惕作用,不會非得祭出家法來才肯收斂。
週三下午來了一通電話,沒有顯示號碼。
是YO同學的家長,一個跟她蠻要好的同學,且稱她小J好了(很多餘,還是說明一下,不是JASPER,愛叫小X哄?現在一堆小X....Orz)。
小J媽也是個老師,才藝的,只要她沒課的時間,應該是常常到學校去,上回家長會,她跟每個小朋友都很熟悉,再加上她說的話,我猜學校上課前或下課前,帶小J上下課時她都會先到班上去看看。
小J媽先客套的問我是不是Rita媽媽?正在上班嗎?耽誤我幾分鐘方便嗎?
然後就開始說了大約四十分鐘,大意約莫是:
M老師管教過當,造成小朋友上學不快樂,身心影響甚大,他有到學校反應,學校給的她回應是:目前不可能撤換老師,升大班之後才會換,再者許多家長也對這個老師頗為肯定,因為她的反應,學校做了些處置,M老師也哭著說她會改;而且學校為了要讓家長安心,在W老師不在的時間派一位組長或主任,協助M老師一起帶班。(W是外籍老師,在點心或用餐時間,會到其他班級去用餐上課口語練習。)
其中有些話,還是讓我心理起了不小的波瀾:
『你知道Rita幾乎天天被罵,罵到哭嗎?天天喔...』
『我的孩子幾乎天天夢魘....』
『我就是太信任M老師,將所有家中情況都跟M老師講,結果感覺好像被背叛....』
『我們應該是跟孩子同一陣線,而不是跟老師一國,家是孩子最後的堡壘,結果她回家什麼都不敢講...』
『M大聲吼叫孩子,我不知道她甚至還會動手....』
『他們班都變得怪怪的,講故事時間,一片鴉雀無聲....』
心中波濤洶湧,但其實我跟小J媽不熟,我也沒多說什麼,大部分時間都是她在說我在聽,偶而提出一些我的疑問,最後,我問她:『那你接下來呢?』因為她有點激動,數度還講到小哽咽,再加上她說的她有到學校去反應,園長、主任、組長還有外籍班導W都在場,我以我猜測應該是鬧得蠻大的,我是要問問她的打算。
她說,他要求學校要馬上撤換M,起碼把她換到別班去,同一班的孩子已經這麼久了,應該有點喘息的空間,但學校的回應似乎是不可能,所以要是學校不換,她就決定小J不去上課,等到八月上大班之後再回來,後面還加上:『這是我們的打算啦,你們不用這樣,孩子捨不得學校是因為同學,還有其他喜歡的老師,要是這樣,不如留在家給阿公阿媽帶....』,我心裡想:『跟我們家一樣?可,不是都是你在帶孩子的?』,其實是引導,我有點瞭解她的意思,但是事實是如何?
我跟小J媽說:『我晚上回去跟Rita談談再說。』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相片日記★2008-4-20 木棉花開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瑋】住院-哮吼
辦好住院手續,我們要搭車換到兒童大樓,婆婆來了。
沒有單人房,雙人房包床也沒有,就跟一個小姊姊同一個病房,安頓好之後,我請婆婆幫我看著,我回家去收拾住院要用東西。
我帶了盥洗用品、換洗衣物、一些食物、杯子和吸管、面紙也很重要,還有別忘了玩具還有書,我還帶了NDSL咧。
我回來時,瑋仔還在睡,吃了那天唯一一餐之後,瑋仔才醒,我拿出『寶盒』,瑋仔笑了。
他說:『啊,你有帶我的車車,還有我的ㄅㄤˋㄅㄤˋ....』,這些,起碼零零碎碎可以磨去一些時間忘記痛。
漫漫長夜,沒有電視,玩一會玩具,一下NDSL,聊一下天,拍一下照,他睡著了我就看書、看著他,聽聽他的呼吸聲。
四個小時要吹一次藥,兩種藥要分開吹,一種藥都要穿上個十來分鐘才吹得完,晚上要睡在氧氣箱裡,看起來不是不可憐,可又不能不吹,尤其小子極討厭吹藥,掙扎、睡覺、活動當中,把針搞偏了兩次,多痛了兩次。
病來這兩天幾乎不太進食,我備了些他喜歡的點心,還有小麥家的濃湯,只要他肯吃,一口兩口都好。
晚上吃了點,半夜又起來要,結果是相中我為自己準備的那一碗泡麵,當然是不給吃,換小蛋糕,也是兩口,唉。
我原本睡在旁邊的陪睡床,瑋仔就一直要下來跟我睡,除了一直拉到針,他的床還大些,最後我上去跟他睡,半夜幫他吹藥也比較方便。
夜裡,他還是不太安穩,吹了一天的藥,呼吸順暢聲也小多了,應該是不習慣,還有害怕,頻頻驚醒,還會哭叫,看到我在身邊想要來抱我,頭卻一直撞到氧氣箱,還好隔壁的媽媽和小姊姊蠻體諒的,一直吵到他們很不好意思,隔天出院還跟我們掰掰。
隔天一早,針偏了漏了一身濕,所幸可以救回的偏,不用重打,護士在,調好針就順便換了衣服。
待不住了,我就借了輪椅推著他到離醫院五分鐘路程的小麥吃早餐。
又是兩口鬆餅。
瑋:『我們可以回去了嗎?』
我:『好啊,我們吃完就回醫院。』
瑋:『不是,我要回家。』
我:『.....,那我們回去醫院問醫生,也還要收東西啊。』
瑋悶悶的點點頭。
很幸運,主治醫師早上沒有門診,我們吃完早餐沒多久就來巡房了。
我一早就跟住院醫生詢問狀況,他說瑋仔的狀況好很多了,我說希望能早點出院,住院醫師說會轉達主治醫生,還是要讓主治醫生看過才能決定。
回醫院不一會,護士就來說主治醫師等會就來了,期間還有護士長帶學弟妹團來聽瑋仔的胸音,聽說不太明顯了。
主治醫師來看過,問了晚上睡覺情況?有沒有發燒?,我又表明了想早些出院,他又問了住院醫師發炎指數,不高,就同意我們出院,約了週三再回診。我本來上月就約好這週三要回診,看泌尿道的,主治醫生便直接約了腎臟科醫生看診,急症期似乎過了,可以出院了。
注意事項:要多拍痰、有無發燒、呼吸狀況...。
大概正中午,我們辦妥手續,牽著瑋仔搬了兩趟,回家嚕。
嗯!有,住院當晚老A就回來了, 11點多,等到他到台中機場才跟他說瑋仔住院的消息,不是我忍得住,是他出國期間給我的電話,總是匆匆。
體諒他又忙又累,就不讓他來了。隔天早餐後來電說要來,等到中午辦好出院,他仍舊在忙,還不小心講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話,所以我對他發了一頓脾氣之後,自己帶小孩回家睡覺。
出院後幾天,瑋仔咳出聲來了,這些天咳嗽痰音很明顯,比起之前咳不出來,像小狗嚎叫的聲音好些了。
回到家還是會自己去開零食櫃挑好久,結果只吃兩口,大概還是很不舒服,不過一天一天食慾也慢慢回來,昨天晚餐在阿媽家已經能吃完一碗飯又喝湯,還跟我約好回家要吃蛋跟義大利麵。
沒事了,不管是瑋仔還是老A,我們現在都很好,沒事了,謝謝大家的關心。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瑋】又急診-哮吼
然後就是一發又急診的四月,哮吼,時間點實在是很不巧的湊巧,發燒第四天(大概一般感冒的發燒,三天左右,第四天就要注意了,這是泌尿道、玫瑰疹、還有兒科醫生給我的經驗談),假日,老A出國。
哮吼,查了些相關資料,在這邊。
4/10傍晚,娘打電話來叫我早點回家,瑋仔發燒,當天晚上我們就到診所看醫生,醫生說他喉嚨相當紅,應該是喉嚨發炎引起的發燒,排除泌尿道的問題,我安心些,回家讓瑋仔吃藥休息。
晚上幫老A收拾行囊、處理出貨兩點才睡。
4/11四點起床,送老A出門,他去香港公差。
上班中,瑋仔燒燒退退,食量明顯降低,晚上睡不好,會餓,半夜兩三點搬了椅子去開零食櫃,看了好久挑了一塊小蛋糕,吃了兩口,拉著我看電視,用了退燒藥水兩個小時之後,又用一次塞劑,才降溫,到這天為止,除了喉嚨,沒有明顯其他症狀。
4/12一早又換了家診所看,也是感冒喉嚨腫。整天還是反覆的燒,到傍晚隱約覺得他呼吸有些急促,晚上我就聽到呼吸有咻咻的聲音,咳嗽很像小狗在叫,咳不出來的聲音,這一晚我們還是在零食櫃、電視、沙發上渡過漫漫長夜。
4/13這天一早,瑋仔完全不吃東西了,最愛的牛奶也只喝一點點,呼吸聲也很大又急促。
九點,直接到大醫院急診,抽血、打點滴、吹藥。這天急診的小朋友好多,做一個動作都要等上一會,護士說驗血報告大概要一小時,大概過了中午醫生才有空跟我說明情況。
醫生說是『哮吼』,病毒引發上呼吸道腫大,建議我們住院,我問了如果不住院吃藥可以控制嗎?
醫生說:『那再吹一次藥,再聽聽看。』
小子極討厭吹藥,一直要把面罩拿掉。等得不耐煩了,竟還會蹺腳。
打針、吹藥、等待中,小子表情很無奈。
下午,我想他一定餓了,也許願意吃點東西,就去醫院的7-11買了一些點心和養樂多。
瑋仔很快的吃了半包的小饅頭,看到糖果餅乾心情好點,用零食玩起疊疊樂。
從早上到現在,我也沒吃,可沒想到買自己要吃的,買了一瓶紅茶,餓,吃不下,給憂心填飽了。
傍晚,又吹完一次藥,醫生聽了第二次,聲音還是很大,建議我們還是住院,如果有個差錯,可是要插管治療的,唉一~住院吧!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2008-4-6小G拍拍-20號倉庫
2008年4月11日 星期五
2008-4-6小G拍拍-台中酒廠舊廠
台中酒廠,應該是已經廢棄不釀酒了,裡面有文建會的辦公室,定期辦一些活動。
離我家很近,走路大概五分鐘,不過這還是頭一遭逛進來。
創建年代:日大正年間 (1924) ,有法令依據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建築。
廠區很大,有綠地、有廠房,建築感覺都很有歷史。
小G,看著一大面玻璃鏡子反射自拍,還是歪,手殘,哈!
快門不快,還是偶而能抓到這麼動態的鏡頭。
感覺古老的廠房,應該都沒有在用了,很安靜。
不過應該常有人來。
看到好幾組拍照的,寫真的、目錄的、婚紗的,應該是拍照聖地。
所以,我們也拍不停。
糊了,可是在笑,好可愛。
其實YO還是有拍寫真的氣質的。
資訊:
文建會文化資產入口網:公賣局第五酒廠(台中酒廠舊廠)